close

  □本報記者蔣安傑
  10月25至26日,教育部高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2014年年會暨“法治中國建設與法學教育改革”論壇在煙臺召開。此次會議由教育部高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主辦,煙臺大學法學院承辦,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協辦。會議彙集了國家司法、行政主管機關的有關領導和國內高校、研究機構政法專業的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實務界代表三百餘人。會議以貫徹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背景,圍繞高等教育改革、法律職業化建設、司法考試制度改革與法學教育改革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
  法學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
  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指出此次論壇召開恰逢其時,意義重大;傳達了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重要精神,法學教育年會論壇第一時間在煙臺召開,充分彰顯了法律人對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國的法治發展要以法學教育為基礎,十八大已經對法治發展做出了科學判斷,法治中國建設要求法學要更註重職業能力教育,信念教育,必須從國情出發,形成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理論;高等教育改革中法學教育改革是重中之重,教育界應該深刻領會中央精神,聯合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實施計劃,加快法律體系現代化進程。
  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徐顯明教授認為,禮法相結合,才最符合中國古代傳統的思想,才能成為今天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文化滋養。他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結束後,法治目標已經確定為走中國特色的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為中國法治的最大特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德治國依法治國以及從中國實際出發,五點相結合即為五大原則。這五大原則連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一起,組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劉貴芹在談到關於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實質深刻領會時,他就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領會體系內容,創新法制人才培養,組織編寫、並全面採用國家級統編教材,提高法制人才隊伍工作能力等五方面發表了觀點。同時也提出了關於培養人才結合的四個不緊密:即培養和需求結合的不緊密、教學和科研結合的不緊密、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不緊密、校內資源和社會資源結合的不緊密。
  高教改革與法學教育治理體系創新
  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杜承銘認為法學本科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的現實和現代法學高等教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法學本科職業教育目標必然是多元化的,這種多元化目標的實現最關鍵的又在於本科法學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法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
  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李友根提出案例教學目標應當就是法學教育的全部目標,案例教學應當是法學教育手段與方法中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浙江工商大學副校長陳壽燦認為大學教育應一體多元、多元復古、理論實踐融合,課堂教育是法學教育的中心。他還提出了精英課堂、網絡課堂、創業課堂等多類課堂模式的建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務部部長劉仁山認為治理體系應該對法學教育有指導作用、促進作用以及監管作用,治理體系核心內容為提高法學人才的質量。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李樹忠認為法學教育治理本身容易引起歧義,法學教育改革已進入一個關鍵的深水期,因此國家提出法學教育治理體系。
  方志出版社社長、總編,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冀祥德認可了李校長關於法學教育進入深水期的觀點,並說明瞭原因,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最後對法學教育國標的儘快出台,早日實現法治國家建設寄予了殷切的期盼。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院長胡東以黑龍江大學為例進行彙報,對法學實踐教學地位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表述,認為法學實踐教育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法學知識的培養,二是法律實踐能力的提高,三是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
  華東政法大學教務處處長唐波對上海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做了說明與分析,並指出學校進行卓越人才的培養,實際上是以自貿區設立為契機來培養新人才。
  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馬躍進主要談論了擴大法學院辦學自主權的問題,呼籲大家爭取自主權,為自己創立一個較好的辦學環境。
  法律職業化建設與司考制度改革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餘凌雲教授介紹了清華大學法學院近年來的發展近況,運用案例說明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應當註重培養學生運用有關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山東政法學院李玉福書記對如何處理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化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討,認為法學教育為法律職業化提供了基礎教育平臺。
  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陳敏德教授對當下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進行了論述,認為法學教育應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培養人才。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俞江院長的發言主要圍繞司法部在法治運行中的作用,認為應把法律職業化放在司法體制改革大背景下進行探討。
  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姚建宗教授的發言主要圍繞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探討的是司法考試制度改革問題,第二方面探討的是法律職業化建設問題,第三方面提出應以法律職業教育為導向改革碩士研究生教育制度,最後,姚建宗教授指出應完善法學教育體系。
  法治中國建設和法學教育改革
  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焦富民指出,在四中全會的背景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要發揮法治在現代社會的引領和規範作用。未來中國要實現從法律體系向法治體系的轉變,從法律大國走向法制強國,必須把法治隊伍專門化、職業化的工作落到實處,實現法學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對接,最終達到受教育者職業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和諧統一。
  中央黨校政法部王勇老師建議法學教育可以在教育學上實現互動,多舉辦學術性的講座,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另外,註重學生社會責任感,以法律思維的角度來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新辦法。
  南開大學法學院院長左海聰認為,四中全會給整個法學環境帶來了生機。其中,它包含的創新性政策為法治建設提供了機遇,在法治建設上創造了一個裡程碑;它抓住了中國制度現實,為有價值課題的提出了可能;它為法律人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協同了人才培養機制;另外,它對整個法治服務隊伍的建設有積極促進作用。
  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周佑勇結合轉型升級的法治體系總目標,倡導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考核幹部隊伍的重要指標,把法學培養目標定位為法治人才。他希望,現今的法學應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樣,越來越多的學科能與法學聯繫,法治人才隊伍越來越符合複合型、應用型要求。
  法律職業化建設與司法考試制度改革法律職業化建設與司法考試制度改革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高晉康認為,四中全會以來,法學教育發展有了新的指明方向,但仍需很多問題亟待剋服,這就要求用實證主義精神去探究,找到解決超越部門阻力的新辦法。
  (原標題:巧借強勁東風 助推法學教育改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xu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